記者黃微芬∕南市報導
府城年輕一輩重量級的木雕藝術家陳啟村受福安宮之邀,為該廟量身打造雕刻正、副十六尊神像最近完工,其中五尊正殿神像,經陳啟村融合傳統神像造型及自己的創意,賦予五尊神像藝術化的表現,雕功細膩精巧,凸顯神像神聖威儀之態,成為福安宮的鎮廟之寶。
位於鄭子寮的福安宮,主祀中壇元帥,副祀觀音佛祖、玄天上帝、李府千歲、保生大帝,是鄭子寮一帶重要的信仰中心;相傳中壇元帥係先民追隨鄭成功來台時迎請來台的故鄉神明,最先以擲筊產生爐主的方式輪祀,日昭和十二年(一九三七)才創建磚牆紅瓦公厝供奉,廟名為「福安宮」。
最初福安宮只是一座小廟,二○○五年重建,去年農曆十月甫舉行入火安座大典,廟宇巍峨堂皇,走進廟內,無論是彩繪還是木刻均相當精美,特別是正殿神像是邀請藝術家陳啟村主持雕刻工作,為該廟增添珍貴的傳統工藝資產。
他說,常有人問他要如何雕好神像作品,他總認為作品的好壞其實沒有標準,但一定要能感動人,雕刻者更是要對自己的作品有所感動,才能去感動別人;這五尊神像,連同副尊及陪祀的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等一共十六尊作品,前後花了他五年的時間雕刻而成,民眾到廟內拜拜,不妨仔細欣賞一下。
剪輯自中華日報
陳啟村 鹽工之子出頭天
記者黃微芬/專訪
從傳統神佛雕刻出發,陳啟村卻不墨守成規,堅持雕刻符合時代精神的神像作品,讓他的神像雕刻往往能跳脫傳統表現手法,令人耳目一新,屢獲國內各大美展、工藝展的肯定,他由一位貧窮的鹽工之子,成為如今府城最具代表性的木雕藝術家之一,在雕刻藝術領域闖出一片天。
陳啟村一九六三年出生於安南區,雙親都是鹽工,台南鹽廠附近從事曬鹽工作,家境清寒,父親在小學五年級時過世加上自身對藝術的喜愛,國小畢業後立刻就到民權路神像雕刻店當學徒,住在老師傅家中,從最基礎學起。
傳統神像雕刻師父怎麼教、徒弟就怎麼刻,但陳啟村卻不拘泥於此,認為神像雕刻也應該要有符合時代精神的表現,常有許多創新的手法,起初常招致許多批判,但如今證明他的想法愈來愈受重視,甚至引導神像刻雕新風潮。
此次為福安宮創作的十六尊神像群,是陳啟村第二個大型代表作,之前是為左鎮噶瑪噶居寺雕刻十八羅漢,在這之後,他已接下了安南區順天宮的邀請,將為該廟雕刻張府千歲及三十六官將;由於奉祀三十六官的寺廟並不多見,陳啟村以五世甚至十世輪迴修來的難得福氣,十分珍惜如此大型的創作機會,預計花八至十年時間好好來完成作品,為個人創作生涯再創高峰。
事實上陳啟村在傳統神像雕刻之外也從事現代木雕藝術創作,作品兼具傳統與現代感,成績斐然,曾獲國立傳統工藝獎、大墩工藝師、奇美藝術獎、府城十大傑出青年、文建會「台灣工藝之家」,並曾參與總統府會客室的修繕雕刻工作,堪稱台南之光。
剪輯自中華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