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二十五日舉辦《土道文學沙龍之廟口文化》系列活動,邀請薪傳獎得主陳啟村與帶動「潮流傳統繪」風潮的大錦逢一郎分別代表傳統學徒制與學院派,展開「當傳統遇見現代」的對話,分享實踐夢想的熱血故事。
陳啟村是鹽工之子,國小畢業後即拜師學藝,十八歲在佛像雕刻業界就小有名氣,廿四歲起在國內各大美展、工藝展屢獲大獎,成為薪傳獎雕刻藝術家,目前是台灣南美會理事長;廖錦逢號「大錦逢一郎」則是從小學美術,後來創立「農麗」品牌,以台灣意象開發文創商品。
兩人的手作藝術都是以傳統神話人物為基底,一個用刀雕刻,一個用筆彩繪,昨天在社大公民寫作社的安排下,在鄭氏家廟內精彩交鋒。
學徒出身,陳啟村憑著紮實的功夫贏得今日的成就及肯定,建議有志藝術的年輕人一定要學好一個技藝或手法,不要好高騖遠,功夫絕對是經驗累積;他也認為所謂的傳統不等於是墨守成規,做出當代的傳統才是藝術家應有的態度。
廖錦逢反思自己從小到大一路受正規的美學教育,但反而是在畢業多年後,把靜心下來,才從傳統看到真正的藝術價值;對他來說,寺廟不是拜拜的地方而已,而是一個藝術的綜合體,從建築、彩繪、剪黏到木雕,無一不值得欣賞,只要用美學造型的角度去看,南鯤鯓代天府也可以是聖保羅大教堂。
轉錄自 中華日報